长江三峡水库,即三峡水库,是三峡水电站建成后蓄水形成的人工湖泊,是亚洲最大的水库之一,其信息概述如下: 一、基本信息- 位置:三峡水库位于北纬29^\circ 16' \sim 31^\circ 25'29∘16′∼31∘25′,东经106^\circ 50' \sim 110^\circ 50'106∘50′∼110∘50′,北依大巴山脉,南靠武陵山脉,横跨湖北省和重庆市的多个县市。
- 全长:667km
- 水面总面积:1084km²
- 控制流域面积:100万km²,占长江流域面积的56%
二、形成过程- 建设时间:三峡工程于1992年批准建设,1994年正式动工兴建。
- 蓄水阶段:
- 2003年6月1日,三峡工程首次蓄水,坝前水位达到135m。
- 2006年9月21日,三峡大坝实行第二次蓄水,水位提升至156m。
- 2008年10月,三峡大坝水电机组全面投入运行,正常蓄水位达到175m,水库总库容达393亿m³,防洪库容达221.5亿m³。
三、特点与功能- 地势特点:三峡水库地区总体地势西高东低,河谷平坝地占总面积的4.3%,丘陵占21.7%,山地占74%。
- 气候特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雨量为1100 \sim 1800mm1100∼1800mm,年平均日照约1500小时,坝址多年平均气温达16.8℃。
- 功能多样:
- 防洪:三峡水库的防洪标准为千年一遇级别,其库容足以接纳大规模的洪水,如2003年和2020年的洪水中,三峡水库为长江减水显著,有效减轻了下游地区的洪害损失。
- 发电:三峡水电站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之一,年发电量高达数千亿千瓦时,为长江流域及周边地区提供了丰富的电力资源。
- 蓄水与灌溉:水库蓄水不仅保证了水资源的储备,还通过合理的调度和分配,为下游地区的农业灌溉提供了有力支持。
- 航运:改善了长江上游的航运条件,促进了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
- 生态与旅游:水库形成后,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加强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工作。
四、调度与管理- 调度方案:三峡水库的调度方案需根据洪水状况及时调控,以确保防洪效果和水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在蓄水期间,会根据当地居民的需求和流域的水资源状况进行合理的调度。
- 防洪压力:尽管三峡水库在防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面对极端气候事件时,仍需不断提升其应对能力。
五、社会影响- 经济贡献:三峡水库的建设和运营对长江流域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就业机会的增加。
- 生态保护:随着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三峡水库在蓄水、发电等方面也更加注重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工作。
综上所述,长江三峡水库是我国乃至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水利工程之一,其在防洪、发电、蓄水、灌溉、航运和生态保护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